2021
11-16
09:47
来源
分享
产业带动鼓口袋,环境整治美家园,文明实践富精神,潜移默化淳民风
一辆辆货车满载绿色蔬菜、富硒玉米、生态对虾、优质大米,直奔上海、北京等地,把如东农产品端上市民餐桌。稻浪翻滚,瓜果飘香,鱼虾肥壮,一幅生态富民、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壮美画卷正在如东大地铺开。
“勇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乡村振兴当先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全力推进产业富农、生态惠农、人才助农、文化兴农、组织强农,打造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县域特色如东样本。”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说。
产业富民鼓起钱袋子
如东北部王家潭垦区一片银色,昨天,27℃的大棚内,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何丫村村民黄晓华正在检查今年第二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情况。“第一批虾儿出售后,亩净收入2万多元,这批虾儿等到春节前投放市场,亩收入将突破3万元。”
全村4200亩养殖面积,今年亩均产出突破6万元。9组村民黄海兵养了40亩虾儿,今年首批就将80多万元装进腰包。投喂虾料的农民工,月工资涨到5000元,外加奖金上万元。最近,何丫村跨进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行列。
走进大豫镇棉场社区,田野上铺满绿油油的西蓝花。陈松林家庭农场正在采收,邻居顾永如的两座冷库前,20多名农民工在快速分拣、去杂、装箱。“我不仅自己种,还向散户集中收购,这几天外发8000公斤。”顾永如说:“前几天每公斤批发价卖到10块,每天赚10来万,真开心啊。”
大豫镇是久负盛名的西蓝花小镇,已经形成育苗、种植、收购、冷藏、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年助农增收2亿多元。
真空包装的喜丰一号精品米每公斤卖到40元,马塘镇马西村如东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万多亩有机大米种植基地,生产的“老愚家”牌大米蝉联江苏好大米特等奖,被省政府评为强村富民典型。
栟茶镇陈湾村发展“水稻、龙虾”立体种养,产出绿色“虾贡米”。项目 科技赋能如东优质稻米产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铸就高效价值链。
村庄美颜变“钱景”
层叠砖瓦青黛相间,三里石板街清幽古朴,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寿圣禅寺沉寂肃穆……走进栟茶古镇茗海社区,51号兵站、孙二富故居、苏中军区成立大会故址、海军诞生地等红色景点近在咫尺。看景点、品美食的古镇畅游与兴北村的生态游连成一线,人流如织。
擦亮“风景”,经营“钱景”,这样的村庄在如东越来越多。
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挂弯了腰,一只只红颜草莓笑红了脸,年产值6亿多元的如东县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今年9月,迎来一拨又一拨前来体验农家乐的市民。冬春采草莓、夏采以色列大红桃、秋采葡萄和猕猴桃,甜蜜的事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翠玉、翠冠、丰水,一只只梨甜脆可口。每到7月,前来苴镇东海社区千亩优质梨基地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栟茶镇江安村的无花果、丰利镇包场村的草菇、金凤村的猕猴桃……一边采摘蔬果一边观光休闲,尽享田园乐趣。
进入长沙镇滨海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垂柳依依、碧波荡漾的生态河。昔日无鱼的黑臭河道,而今碧波荡漾、鱼虾跳跃。
将破落建筑拆除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突破口,近海村拆除破落建筑16065平方米;整治何近界河,河道两侧的对虾尾水及居民生活污水一并纳入处置中心处置,杜绝污水直排河道。利用废沟塘,打造出40亩的水上公园。
以美为令,向美而行!全县村庄大扫除,村干部、志愿者动手干,天天是“一身汗水、一身灰”,柴堆、垃圾堆、杂物堆消失了,违章建筑拆除了,巷道变平坦了,村庄融花园、田园于一体……放眼望去,如东整个乡村仿佛按下了“美颜键”,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志愿服务打造精神高地
最近,新落成的赵家剧院展演中心,连续3天演出100多个节目,给十里八乡的百姓带来一场乡土文化的视觉盛宴。每场演出中间,穿插举办普及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有奖竞赛。“中国好人”赵亚华投资300多万元,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村公益剧院,建立20多家分院,义演3000多场,铺就一条文化惠民路。
农民演给农民看,表演者和观众都受到教育。祝套村组建两支文艺演出队,每周演出两场,村民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小老人牵手老老人,志愿者服务身边的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2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县247个村居,常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务,文明新风劲吹,“十佳好儿女”“十佳好公婆”“文明家庭户”竞相涌现。
“三治共振”淳民风
大豫社区15组两户村民因为界址纠纷,打过架,也打过官司,30多年一直没有解决,最近找到社区法律诊所,经如东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刘俊据事讲法,一番商调,当场和解。
乡村治理,法治是根本。大豫社区法律诊所由县公检法司和大豫镇联合开办,从每周一到周五由5家单位法律专家轮流值班,随时接待村民,不仅当好和事佬,还接受法律咨询,宣讲法律知识。大豫社区过去每年发生矛盾纠纷100多起,今年以来下降了65%。
村民的事,村民自己做主。洋口镇洋口村过去没人敢来当家,傅国华担任村党委书记后,推行“法治、德治、自治”,村重大事项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表决结果实施情况公开”的模式进行决策实施,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村级治理格局,跨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行列。
走进双甸镇高前村,一条条家风家训路、民主法治路、环境示范路、党建引领路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村民。村党委依托乡风评议会、道德评判团,设立“道德点评台”“红黑榜”“曝光栏”,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家家户户立家规、传家训、美家风,“日行一善、小善大德”成为德治新风尚。
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走进马塘镇潮北村党史馆、石甸社区村史党史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拼搏精神,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奋发进取,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 杨新明
通讯员 陈茗蔚 王玲玉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m6米乐app的版权所有
苏新网备2010048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m6米乐app的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