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3-14
09:54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代市长 吴新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届政府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的五年,是南通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回顾这五年,总书记亲切关怀让我们倍感振奋、无比温暖。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视察,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澎湃动力。回顾这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捷报频传。2020年迈入gdp万亿元城市行列,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港区开港运营,南通新机场选址获批,北沿江高铁工可获批,南通成为上海“1 8”大都市圈成员城市。回顾这五年,发展格局战略重塑。崇川港闸合并设立新崇川区,海门撤市设区,海安撤县设市,苏通、锡通园区合并成立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大通州湾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南通创新区等重点片区加快规划建设,城市“一主三副”格局基本形成。回顾这五年,风险挑战有效应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抗疫成果不断巩固拓展。经过五年奋斗,“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优异答卷。
(一)“经济强”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跨过4个千亿元台阶、占全省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所辖县(市、区)均超千亿元。累计开工超10亿元工业项目595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058个。规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应税销售均超万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达5个。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新建高标准农田202万亩。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新获“鲁班奖”30个,总数稳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科技进步贡献率66.5%、提高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2370家、增长1.4倍,1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累计引进省“双创”人才343人、团队32个,高层次人才达11.6万人。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6万亿元、1.4万亿元,新增上市公司20家,市场主体达112万户。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7家园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进出口总额保持全省前列,境外投资遍及“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和地区,海安-东盟中欧班列纳入全国铁路运行图,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新增省级开发区(高新区)5家、开放码头泊位32个。全省首家货运航空公司京东货航获批并注册。
(二)“百姓富”成果丰硕。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比提高至80%,完成民生实事项目270项。累计新增就业54.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82元、年均增长9.3%。城乡低保、残疾人保障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长期照护保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保持全省前列,新增基础教育学校137所。医养结合、医联体建设等国家级试点扎实推进,新增三级医院5家,定点医院全部纳入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5.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个百分点。整治老旧小区495个,惠及居民24万户。市区长江路西延、江海大道东延等工程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城市骨干道路39公里。市区水厂完成深度处理改造。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各50个,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4个、美丽宜居村庄1980个,获评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海启高速建成通车,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增长94.5%、45.7%。南通港总体规划获批,“一港四区”格局基本形成。
(三)“环境美”成色更足。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全省领先,区域治水覆盖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主要河道稳定达到ⅲ类水质,主要入江入海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长江大保护扎实推进,沿江1公里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实现“清零”,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成为全国典范,长江退捕禁捕要求率先落实。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提升,污水、垃圾、危废处置能力分别提高18%、50%和600%。规上工业累计削减煤炭消费总量342.6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全省第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6平方米,森林覆盖面积增加24.2万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南通模式”全国推广。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崇川区、通州区分别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四)“社会文明程度高”成绩彰显。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喜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省“五个一工程”奖数量领先,大剧院、美术馆建成运营,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长两倍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新增4a级以上景区6个。成立张謇企业家学院,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等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跻身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级试点城市。平安南通、法治南通建设不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实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南通模式”全国推广,群众安全感保持全省前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品牌入选2019-2020年度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在全省示范、全国推广。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会、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加快发展。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走深走实。推进依法行政,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颁布政府规章7部。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落实省、市委“三项机制”要求,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氛围日渐浓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具体办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基层减负取得阶段性成效。
各位代表,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26.9亿元,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2亿元,增长11.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进出口总额增长2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289元、29134元,增长9.2%、1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8%;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项目招引,推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全力以赴抓招商、攻项目、优服务,建立招商引资季度分析会制度,出台引进央企总部政策,新签约并注册总投资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09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8个,实际使用外资31.2亿美元。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重大项目季度观摩制度,中天绿色精品钢、金光高档生活用纸等重特大项目有序推进,实施省级重大项目30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新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4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1万亿元,增长24%。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229家,建成纺织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建5g基站6580座。实施“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计划,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5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77家,成功举办首届“双12”南通购物节。
(二)聚焦改革创新,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县两级组建科创委,建立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制度,出台“创新30条”,成立市科创投资集团和创新发展基金,新认定科创项目246个,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1308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列第23位,较上年前移3位。高起点规划建设沿江科创带,长三角光电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正式签约,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筹建。升级“人才新政”,新增省“双创”人才71名、团队7个,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全省第一。通富微电先进封测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平台建成投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省级试点,推行“拿地即开工”等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取得突破。率先开展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链赋权,实现“园内事园内办”。入选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获得信贷”标杆城市,制造业贷款增长20.2%。建立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议制度,新增上市公司11家、创历史新高。
(三)聚焦一体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融合。南通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等23个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新增沪通产业合作项目92个。通州湾主体港区一期通道建成通车,三夹沙南航道等建成通航,通州湾港区口岸扩大开放获批。张皋过江通道、绕城高速、宁通高速扩容、洋通高速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如通苏湖城际、江海快线、机场快线纳入国家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联调联试、2号线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市区停车秩序整治有力有效,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完成省下达粮食考核目标任务。新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美丽宜居村庄492个,完成农户生活污水治理10.87万户。pm_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下降11.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8.2%、全省第一,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4.5%、高于省定目标7.2个百分点。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贯通里程115公里。
(四)聚焦民生期盼,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办成民生实事40项。新增首次来通就业9.6万人。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2.3万人,开办“医保南通保”,“医保24小时”服务品牌成为全国典型。新增学位2.7万个,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水平全省第一,“双减”全国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主城区实现初中一体化办学。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医学综合体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新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11家。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启动“慈善之城”建设。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大数据 指挥中心 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获中央依法治国办通报表扬。加快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一网六控”体系,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势头有效遏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5%、45.6%。军民融合、人民防空、民族、宗教、食品药品安全和反走私等工作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奋斗凝聚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通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及各驻通单位,向关心支持南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相对偏低,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发展还需加强,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还要加大,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较多;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党代会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更深层次对接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市场主体数量全省占比均突破10%。形成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8.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5%,海洋生产总值全省占比超过3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600家。
——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新增就业参保人数超过65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3年。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全省领先,pm_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全省领先,全市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质,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践行,建成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群,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江海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
——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群众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力争缩小到1.9以内,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便利可及。
——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成品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建成韧性城市,创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践行、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执行党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发展能力、创造公平条件、促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强化实干担当,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干在实处”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追赶跨越。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拼抢、真抓实干,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产业倍增、城市更新、债务管理三个“三年”行动,以虎虎生威的雄风抓发展,以生龙活虎的干劲优环境,以攻坚克难的姿态强作风,确保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提升、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实现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扩量提质。聚焦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进一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突破年实施方案,聚力突破项目总量、招引质量和工作举措,确保新签约并注册总投资超5亿元项目400个以上。强化与上海、苏南等重点地区产业协作、创新协同,建立重点园区“一对一”招商合作机制。强化外资招引,紧盯驻沪领事馆、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办事机构等,争取一批优质外资项目落户。强化与央企、地方国企战略合作,着力招引一批综合型、功能型央企总部和龙头型、科技型优质项目。丰富南通“万事好通”投资热力图,举办境内外重点招商活动18场以上。完善重大项目季度观摩、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等制度,强化全程服务和要素保障。加快推进桐昆聚酯一体化、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等13个百亿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省、市级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
做大做强制造业。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壮大重点产业集群,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超7500亿元。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销售超百亿元企业2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强化企业服务,用心用情走访帮扶,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题、拓市场、争订单,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坚持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后备企业培育和辅导力度,新增上市公司10家左右。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数字文化、软件信息服务等八大行业,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5%左右。规划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套服务基地,大力吸引在沪金融机构来通设立分支机构。聚焦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领域,重点打造5个数字文化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一批数字文化集聚区。支持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引进现代商业业态,打造高品质城市商圈,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壮大网络消费、信息消费、夜间消费等新业态,办好“双12”南通购物节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江海特色文旅精品线路,打响“惠聚南通·美好生活”消费品牌。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培育发展大数据、车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深化智慧南通建设,强化数据开放应用、集成服务、安全运行,实施信息化建设及智能应用项目41个。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千企询访”免费诊断服务,完成“智改数转”项目2000个,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新增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5个、省星级上云企业135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建筑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基本实现5g网络市域全覆盖。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擦亮“建筑之乡”金字招牌。
(二)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切实增强发展动能。
集聚创新资源。健全科技创新双月例会等工作机制,更大力度招引科创人才项目,新落户“四有”型科创项目600个以上。深入实施“江海英才集聚工程”、新一轮“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就在南通”“才聚江海”“职引未来”专项行动,办好各类招才引智活动,鼓励优秀人才(团队)来通创新创业,新增省“双创”人才50名以上。深化与高校院所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加快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等合作项目,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80亿元。
壮大创新主体。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深入开展高企培育三年行动,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00家。引导优势产业领军企业研发机构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0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实施第二批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10项,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1000项以上。
做强创新载体。推动沿江科创带“一核四区多园”协同发展,提升南通创新区科创策源地水平,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布局,争创省级以上沿江创新发展示范试点。推动南通高新区产业提质、产创融合,加快打造南通科创新高地。更高水平建设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省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力争纳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提升南通产研院等科创载体运营质效,创成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20家以上。
优化创新生态。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探索市场化、专业化、全链条人才服务新模式,增加人才公寓供给。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放大创新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作用,扩大“苏科贷”“通科贷”惠及面,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丰富咨询评估、检测检验等科技服务。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扩大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受理领域,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3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全国m6米乐app的版权示范城市。
(三)着力发挥重要支点作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建设开放门户,打造令人向往的“北上海”“新苏南”。
深化跨江融合发展。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及各专项规划,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深化区域合作。高水平规划建设南通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入推进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沪通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创建长三角服务贸易联动发展示范区。推动与沪苏高校院所务实性合作,招引更多高校来通办学、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沪通公共服务同城化步伐,推动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跨省通办”,进一步优化异地就医、医保转移接续等机制,建成运营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深入推进跨江融合,强化产业合作,深化与上海、苏南等对口合作园区共建,实现协同互补、合作共赢。
加大双向开放力度。以外资大项目招引带动利用外资新突破,制定重大项目专门招商方案,实行专班跟进,确保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以上。抓住rcep生效机遇,大力开拓东盟等新兴市场,积极开辟与成员国的海上通道,引导企业用足用好降税、原产地累积规则等政策红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和布局,支持企业开展境外高新技术研发、知名品牌并购、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发挥外经合作优势,促进“走出去”与“引进来”融合发展。加密海安-东盟中欧班列开行班次,开展中老、中俄班列可行性研究。发挥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作用,集成推动制度型开放。
加快沿海发展步伐。制定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南通行动计划,力争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总体方案尽快获批。加快实施通州湾主体港区“2 1”码头、网仓洪航道一期、小庙洪航道内航道段、洋吕铁路、通海港区-通州湾疏港铁路等重点工程,建成吕四港区口岸监管、配套服务等港口支持系统,加快推动铁路、内河航道“进场区”。深化与上海港合作,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口岸开放、物流园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功能,打造外贸新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壮大船舶海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海洋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加快打造长三角临港产业新空间,重点培育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清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3 3 1”产业集群,新落户超20亿元项目30个以上。完善“一核两组团”功能,打造滨海特色城镇体系。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编制苏州-无锡-南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交通和物流网络。打造空铁客运枢纽,加快南通新机场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推进如通苏湖铁路前期工作,深化沪通城际、沪崇启铁路项目规划研究。加快构建“八龙过江”格局,推进张皋过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海太过江通道,加快苏通二通道前期工作。完善“三环五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南通绕城高速、宁通高速扩容、洋通高速二期建设,积极推进沪陕高速南通西站互通工程,做好临海高速南通段、东台至如皋高速等工程前期工作。
(四)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快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
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66条举措。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推进竣工联合验收、“拿地即开工”等措施落地落实,创新告知承诺、“容缺后补”、施工许可“一证办理”、低风险项目简易管理等机制,推动“水电气”报装联动办理、限时办结。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深化“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改革。扩大“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事项“通城通办”,提高在线办理率和全程网办率,让群众办事就近办、极简办、便捷办。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规范涉企收费和执法检查,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开发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主力军、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完善南通高新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等省级以上园区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一区多园”,力争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完善收入管理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提升政府投资基金运作管理效能,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式。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促进数据、技术、劳动力等资源畅通流动、高效配置。
激发市场活力。千方百计惠企助企,加大支持力度,提振发展信心,让更多市场主体活跃起来、壮大起来,既“留住青山”又让“青山常绿”。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广“免申即享”等措施,搭建惠企政策直达平台,让政策更快惠及企业。完善金融信贷服务体系,推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扩面增效,扩大“小微贷”“江海贷”等业务规模,着力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优化国有资本战略性布局,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增强市场化盈利能力。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办好“南通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培育新时代“张謇式”企业家群体,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五)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40.7万亩。加强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40万吨以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精品农业、生态绿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加快构建“一片一特色、一镇一主导、一村一品牌”产业格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示范村、乡村旅游特色村镇,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个。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今明两年培育和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50个、先进村100个。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积极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加快推进撤并乡镇集镇区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置、河道生态治理,规范整治违章搭建和破落房屋,建成县乡生态河道508公里。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增省级绿美村庄35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90%以上,新增特色田园乡村8个以上。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落实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加大农民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扶持农民成功创业3500人。推广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融合经济、“飞地”经济等发展新路径。积极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产权等改革,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加快推进农民现代化,新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升城乡互联互通水平,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创成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实现市域公交全覆盖。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多元化“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六)着力深化美丽南通建设。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造美丽江苏南通样板。
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积极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确保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部通过验收。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有序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及lng项目建设,在局部区域探索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pm_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抓好重点污染源治理、重点行业vocs减排、秸秆禁烧禁抛等工作,空气质量保持全省领先。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滩(湾)长制,推进幸福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统筹区域治水、截污纳管和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区域治水覆盖3000平方公里以上,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94.5%以上,长江、通榆河南通段建成全省幸福河湖示范样板。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加强污染地块修复,实施危废分级分类管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的整改落实。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巩固拓展沿江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禁采工作。全力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推动沿江取消化工定位园区转型发展,强化岸线整治和保护,加快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贯通里程170公里。大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强化监测监控、预警应急、行政执法联动,持续发挥“三代表一委员”督察作用、群众监督作用,凝聚治理合力。
(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坚持高水平规划、集约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加强规划统筹。扎实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主城区空间统筹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让城市发展定位更明确、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治理更高效。推动市区“一主三副”高效联通、协同发展,完善并加快市区快速路网体系建设,推进主城区西北通道、主城与海门之间快速通道建设,开通主城区至通州湾公交直达快线,打通县际“断头路”3条。
“一张图”谋划推进重点片区建设,加快南通创新区建设,推动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新地标。完善城市建设和管养体制,优化城建重点工程组织推进体系,形成资源集中、配置高效、推进有力的建设运营模式。
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轨道交通站城融合、美丽街区塑造、“微更新微改造”,带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制定实施新版《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寺街、西南营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系统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破旧片区更新,配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装置5000个,推进老小区加装电梯。市区新建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改造提升通京大道、工农路等5条重要骨干道路,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2号线高质量建设。新建、优化城市主干道路“绿波带”10条,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规划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新增公园绿地60公顷。坚持“房住不炒”,加强预期引导,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健全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新开工安置房3万套以上。大力实施人口集聚工程,全市常住人口净流入6万人以上。
强化精细管理。启动新一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深化违法建设、停车秩序等专项整治,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升城管执法和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主城区市容保洁市场化改革。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扎实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试点,建成运行地下管线综合监管系统,完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完成地表应急备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城镇燃气、既有建筑、道路地下空洞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水平。
(八)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带领全市人民同奔共富路迈出坚实步伐。
促进就业增收。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坚持加快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超12万人、首次来通就业8.5万人以上。实施新一轮富民增收行动,加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力度,引导企业合理增加一线职工劳动报酬,鼓励发展个体经济,保障合法兼职收入,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健全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7万人、职工医保参保5万人以上,深化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推动医保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开展困难群众补充医疗保险救助,改造提升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供养服务机构6所。统筹做好社会福利、妇女儿童权益和残疾人保障、关心下一代、红十字、老区开发等工作,加快建设“慈善之城”。
繁荣江海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巩固拓展精神文明南通现象。深化诚信南通建设。紧扣喜迎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推进南通博物苑、市少儿图书馆提升工程,推动小剧场建设,创成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5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网络视听等新业态,争创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家。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狼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水平办好张謇企业家学院,精心打造“1 3”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优化公共服务。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双减”全国试点,全域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16万个,推进高品质示范高中和中职领航学校建设,支持在通高校建设发展。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干预机制。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医联体建设等5项国家级试点,加快通大附院新院区建设、市中医院搬迁改造,实施县级医院能级提升工程,推进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等医疗设施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分布。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深化“机构 社区 居家”链式养老服务模式,推动普惠托育机构标准化建设,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更好落实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新或新增健身设施1500件,新建健身步道40公里。
(九)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细落实。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坚决守牢机场、港口、口岸、进口货物等重要环节,加快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持续抓好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深化运用风险防控“四项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大政府性债务管理力度,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确保债务余额、综合成本持续下降。防范金融风险,加大困难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全面加强非法集资风险源头防控。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任务。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大力推进制度化管理、实时化监控、自动化阻隔、现代化救援,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高质量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健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体系,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统筹抓好能源、粮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安全。
持续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南通、法治南通建设,完善“大数据 网格化 铁脚板”治理机制,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战功能,高标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着力打造长三角最安全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工作,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和双拥共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支持扎实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更好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效能,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忠诚履职。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践行、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严格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机关“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强化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政府决策和管理服务透明规范。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
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驰而不息整治突出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为民惠民、躬身力行的优良作风。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综合能力。大力倡导“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该办的事“事不过夜”办、难办的事攻坚克难办,做到夙夜在公、只争朝夕,让实干担当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守牢清廉底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具体办法,紧盯“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新动向,坚决防止反弹回潮。严格遵守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合理确定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满怀信心、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m6米乐app的版权所有
苏新网备2010048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m6米乐app的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