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4-13
10:45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4月12日人民日报)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古籍呼唤着历史寻根。古籍像跨越时空的信使,形塑了我们今天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穿过千年岁月的硝烟,一缕书香不断。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万历年间出版,至今仍是中医的案头必备之书;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闻名的科技名著,受到李约瑟等科技史家的高度赞扬;《四书》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古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泛黄的故纸堆里,有曾经的戎马倥偬,也有映照未来的浪漫智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古籍呼唤着文化保护。古籍保护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早在2007年,我国就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已经由刚启动时的不足百人增至如今的千余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了“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古籍保护的意义不仅在于让饱经沧桑和时代积淀的古籍重新鲜活起来,更在于通过保护古籍,我们也在保护自身的中华文化属性,深深镌刻下文化自信的印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古籍呼唤着时代创新。推动古籍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用数字科技助力古籍保护与利用。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古籍修复正在变得更加精准与高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已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10万部(件)。另一方面,我们要丰富古籍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让沉默开口说话,让古典重返青春,近日,首部中华古籍活化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正式上线,《典籍里的中国》《古书复活记》等纪录片热播,卷帙浩繁的中华善本成了大热ip,古籍正在绽放新的时代光彩,为亿万中华儿女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迈步新征程,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要不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创造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在逐梦路上继往开来、阔步前行。(赵雪薇)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m6米乐app的版权所有
苏新网备2010048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m6米乐app的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