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余西古镇,南通网-米乐m6平台
米乐m6平台-m6米乐app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米乐m6平台的公告
> 江海评论 > 正文

渐行渐远的余西古镇,南通网-米乐m6平台

2022

02-12

10:01

来源

分享

余西古镇坐落于通州区二甲镇境内,是通东地区少有的千年古镇。同事听说我要去参观,都劝我不要去,破破烂烂的,等过几年修好后再去也不晚。我说:“看古镇,就要看自然的,带有历史年轮,带原始包浆的,这才是真实的。”
  江海造陆,余西是周朝就露出海面的沙岛,当时东面的余东还是暗沙,到南北朝时才淀沙成陆。但余西真正开发在唐朝,当时它和余中、余东好像海面上漂浮着的一串珍珠。民间传说,尉迟恭后裔,尉迟宝庆因受薛刚反唐的牵连,避难于此,围垦筑寨,取其姓名首尾二字为“余(尉的谐音)庆”,余庆由此得名。当时余庆地方很大,包括余西、余中、余东。唐大历年间,朝廷派李承实出使这里,筑堰防潮,开始设灶煮盐,称余庆盐场,是两淮二十多个盐场之一。北宋时期,余庆盐业兴旺,至元代,余庆盐场随岛屿的扩大相联,余西、余中、余东连成一个长条形大岛,为了方便管理,将余庆场分拆成余西、余中、余东三个盐场,这样余庆便改成余西,沿用至今。当时余西场为两淮29个盐场之一,生产的海盐质量好,成了朝廷的贡品,被称为“余吕真梁”。明朝初年的洪武年间,为抵抗倭寇侵扰,挖沟筑城,因城池紧靠龙游沟,故称“龙城”。
  我从古镇东边的城隍庙遗址,随通吕运盐河向南后转西,来到龙城的南门——迎江门,向北望去,一丈宽的古龙街呈现在我面前,那用花岗岩碎石铺就的街道,真像传说中的“龙鳞”,踩在凹凸不平的街上,我仿佛也回到了600多年前,先人的脚印依稀可见。这时从龙街西侧一家低矮的古民居中,走出一位文质彬彬,脸面白净的古稀老人,我尊敬地向他问道:“师傅贵姓?能给我介绍一下余西古镇的一些情况吗?”他微笑着告诉我:“我姓曹,明代抗倭英雄曹顶是我的远祖,我从余西油厂提早退休,近二十年了,我一直住在龙街。”他指着龙街尽头,运盐河边说:“这里是明清时期的盐码头,民国时期改成大达轮步码头,我外婆家在通州城,小时候,从南通濠河坐小火轮,花5角钱就可乘到余西迎江门码头,来去南通城乘船很方便,向东还可以去四甲、余东、吕四。”曹师傅又指着迎江门那还剩一人高的遗存说:“原来龙城的南门——迎江门很高大、雄伟,现在只剩下一点残垣断壁了。最可惜的是在特殊年代被毁坏的余西文庙,当时是四汀宅沟,建筑十分秀丽、精美,里面塑有孔子像及刻龙石碑,这个石碑比通州府的文庙刻龙石碑还大,可见当时余西盐官建制之大,以及余西的经济实力。”
  古代盐、铁属国家控制经营,国家大量的税收靠盐、铁。所以官府对盐场、铁厂控制很严,盐场署衙及盐库都开凿城池进行保护。余西盐业的兴旺,引来各地商贾。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余西有文庙、精进书院,培养了许多文化人。明代末期著名的评话艺术家柳敬亭(曹永昌),当代政界、文化界都活跃着余西人,如当年的清华才子,革命家朱理治等。余西有关岳庙,而且在文庙上首。余西曹姓是大族、望族,始祖是北宋开国元勋曹彬,所以曹姓人都崇尚习武。明朝余西出了一个曾击毙百余倭寇的大英雄曹顶,至今被江淮人民缅怀。余西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告别了曹师傅,我沿着龙街向北走去,那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代表着古镇居民对游客的热情。无数不知名的小巷、小弄沿龙街散开,犹如叙事诗的不同章节,包含无数家长里短的故事。“杜谊茂绸布庄”的排门板毫无生气,而从前顾客盈门,一匹匹绫罗绸缎铺满了宽大的木质柜台,东家姑娘、西家媳妇挑红拣绿的兴奋……这爿老字号见证了古镇居民平淡日子里的光鲜时刻。“百年贞操冰霜厉,千载徽音日月昭”,那是几百年的郁氏节孝牌坊上的对联。花岗石的牌坊屹立在龙街边上,俯视着几百年的兴衰变迁。著名的蓝印花布染坊已人去楼空,老字号“天生堂”药店的二层小楼,修缮得古朴大方,张氏后人还在此作息。南通非遗板鹞风筝展示区,门框上结了圈圈蜘蛛网,也许是无人问津而偃旗息鼓了。当年余西古镇有名的“仙人包子”铺也不知散落何处,小镇虽落魄了,但“仙人包子”的技艺已传遍江淮大地。
  过一个横街,龙街口矗立着一座跨街牌坊,那宽3米,高5.5米,花岗石质,单门双柱三楼庑殿式顶。中楼嵌阴刻“御赐”二字,并刻有“皇清旌表孝子曹溥之坊”十个字。曹溥,号宏德。清通州余西场人,系北宋开国大将曹彬祖创曹氏武惠堂迁南通州余西场十七世孙,是家喻户晓的大孝子。他三岁丧父,后母亲重病卧床七载。生性聪明的曹溥为此放弃博功名,七年如一日,精心服侍母亲。后来,亲友劝其放弃给母亲治病,他从未应允。及至母临终前,再三嘱咐其丧事从简,芦席裹尸罢了,他坚决不从,厚葬母亲。他孝母之事感动了清廷,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赐圣旨江苏翰林院建造笃孝堂,竖大牌坊。曾先后两次赐金匾额册封曹溥为忠孝子。特别是第二次是江苏督学刘墉——刘罗锅的亲笔题呈。
  余西古镇,始于唐宋,兴于元朝,盛于明清。徽商、浙商泛舟云集,至此安营扎寨。青砖黛瓦,重檐翅角,砖木构架,雕栏玉砌。碎石铺就的“龙鳞”更是逼真。街北首,署衙的两口古井,更是画龙点睛。古人的筑城风格,真有艺术范儿,值得我辈学习借鉴。随着区划的调整,而今余西古镇并入二甲镇,从署衙演变成村居,这条龙街虽没有江南水乡的老街那么秀美,但生活在此的人们对于老街却有着深入肌肤的感情,铺在街中像“龙鳞”般的碎石,犹显古朴和苍茫,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当年这里街上商铺林立,茶食铺、杂货店、肉铺、包子铺鳞次栉比地排布着,买卖兴旺,好不热闹。而今这些商铺或变成了纯粹的住宅,或变成残垣断壁的危楼。
  古镇的名号,日渐湮灭;千年的传奇,或将落幕;古街正慢慢消失在无情的岁月中。我们游古镇,触摸历史,翻阅历史背后的故事,难道不就是一种更接地气的史地教育吗?带着全家,尤其是后辈,来访这静谧的古镇,不仅是一种惬意的旅程,更是一种深度的人文、历史的熏陶。古街老巷的保护,留住乡愁,不应是口号一句,而是时不我待的行动落实。不要让那些有深厚人文历史积淀的古镇渐行渐远。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m6米乐app的版权所有

苏新网备2010048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m6米乐app的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