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3-09
09:44
来源
分享
初春的江海大地处处萌动着勃勃生机。这两天,海安市红星灌区新古干渠河岸边,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整坡施工,为接下来的绿化做准备。新古干渠位于大公镇仲洋村、凌东村,此次整治长度2404米,新建生态护岸4810米,绿化9620平方米,护岸采用密排木桩结构,桩后设置两层生态袋。
蓄水如蓄粮、修堰如修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河道是百姓的“生命线”。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修好了水利,种粮心里才有底。
红星灌区建于1972年,位于海安市河东沿海垦区红星低洼片区,东至滨海新区、北与东台市交界。为进一步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水利支撑,去年5月,海安市红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式开工。
该项目总投资8200万元,共拆建灌溉泵站3座,整治输水干支渠22条,整治长度34.9千米,实施护岸防护69.135千米;巩固提升用水量测设施104套,更新改造灌区管理所一处和新建及改造防洪排涝自动化控制系统27套。去年共完成整治输水渠道9条,长度15.31千米,建设护岸30.412千米,疏浚引排沟渠8.736千米,拆建灌溉泵站3座。今年工程从2月12日开始复工,计划于5月底前全部实施完成。
海安市红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是我市冬春水利工程火热建设的一个缩影。冬春时节,河流水位偏低,正是大修水利的黄金时期。水闸除险加固、河道综合整治、沿江沿海堤防提升建设……全市各地抢抓黄金时间,掀起了兴修水利的“大会战”,不断夯实水利基础。
挖掘机长臂挥舞,车辆穿梭如织。在海门区黄家港河、灵甸河、东灶河等综合整治工程现场,各项施工正如火如荼开展。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入江老闸——青龙港闸拆除重建工程现场,闸室底板等建设内容已全部结束,工程正进入上游二级翼墙及闸室施工阶段,计划今年汛前完成水下主体工程。
今年,海门区水利建设新建项目总投资87740万元,推进民生河综合整治工程、2022年乡级及以下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海门区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20个水利工程重点项目建设。
“河畅水清是春耕的保证和粮食丰产丰收的前提。”据市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处长季巍介绍,我市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抓住当前建设黄金季节,四项措施加快冬春水利建设。
注重超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农村生态河道、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方案,有序组织实施。通州、海门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迅速,即将招标。在省下达任务基础上,全市各地自我加压,计划新建生态河道700公里。进一步明确2022年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要求,建立全市生态河道建设清单,逐条落实整治措施,集中力量、整镇(村)推进、成片治理、重点打造,着力加强生态河道示范镇、示范村建设,确保做一条成一条、做一片成一片,稳步提升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
注重建设管理,全力推进冬春水利重点工程实施。投资4000多万元的海安红星灌区等水利工程相继复工开工,灌区项目有望于今年5月底前全部实施完成。以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加快推进骨干河道治理,完成如泰运河、九洋河、亭石河、三条港整治项目,栟茶运河、通扬运河、通启运河、团结河5条段共141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
注重综合治理,继续加大农村河道整治力度。以恢复河流生态功能为目标,继续加大河道疏浚整治力度,全年计划疏浚农村河道3487条(段),土方1068万方,建立健全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实现河道疏浚整治常态化。继续全面排查农村黑臭水体,持续推进河道“三清”专项行动和跨界河道治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打造一批老百姓身边的生态幸福河道。
注重建管并重,持续深化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深化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完善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网络,落实管护经费,巩固治理成果。继续深化一二级及通航的三级河道市场化运作、机械化保洁机制,三级河以下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推行“自己的河道自己管”“以河养河、生态护河”等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水平,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滨水空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卢兆欣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m6米乐app的版权所有
苏新网备2010048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m6米乐app的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